【安全现状评价定义】
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,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、设备、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、分析,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,矿山安全现状评价,进行危险、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,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,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,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、合理的程度内。
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:
1)前期准备;
2)危险、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;
3)定性、定量评价;
4)安全管理现状评价;
5)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;
6)确定评价结论;
7)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。
安全现状评价前期准备
明确评价的范围,收集所需的各种资料,重点收集与现实运行状况有关的各种资料与数据,包括涉及到生产运行、设备管理、安全、职业危害、消防、技术检测等方面内容。评价机构依据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资料,安全现状评价,按照确定的评价范围进行评价。
安全现状评价所需主要资料从以下方面收集:
1)工艺;
2)物料;
3)生产经营单位周边环境情况;
4)设备相关资料;
5)管道;
6)电气、仪表自动控制系统;
7)公用工程系统;
8)事故应急救援预案;
9)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准;
10)相关的检测和检验报告。
【安全现状评价目的】
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(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)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,贵州安全现状评价,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、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,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。
具体如下:
1、为了贯彻“安全*一,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方针,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、法规、标准和规定。
2、找出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主要危险,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,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、危害后果的主要原因。
3、对生产经营单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固有的不安全因素、有害因素进行定性、定量的评价和科学分析,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及可能造成的灾害与事故。
4、提出消除、预防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及实现安全生产的对策及措施,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卫生设计、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,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监督、检查提供依据。